神獸 鶳 之 抵制、裝修、制裁 (Part 2 之實戰攻略)

上回提到「神獸鶳召喚」 一啲戰略原則,並提到美心集團之類嘅商業機構在「裝修」之類「神獸鶳召喚」之外其實有大把商業手段可以運用,今回就講吓一啲實戰攻略。

前文提過從軍事角度去睇,「裝修」係唔足以對付伍淑清呢條臭閪,甚至因為 Starbucks 與美國嘅關連可能成為支那共匪反制彈藥,危及整體大戰略。此話何解?

第一,以美心集團嘅財政實力,「裝修」涉及嘅成本其實得啖笑。相對「裝修師傅」們付出嘅代價同風險,其實不成比例得「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攞到鏡頭之後就無太多實質大作用。

第二,支那共匪嘅鬥爭思維基礎之一係「見縫插針」,「裝修」Starbucks 或 元気 或 千両,支那共匪可以 Spin 反美帝、反日本,香港人四個月以嚟努力於國際社會連結嘅效果隨時化為烏有。

唔「裝修」可以做乜?我會引用共匪鬥爭思維 ── 商業問題商業解決。就繼續以美心集團為例,有人提出去信向美心集團批出特許經營權開設嘅食店嘅公司要求收回美心嘅經營權,呢個方向我絕對贊成,不過…..

也許近十年嘅社會運動太「左膠」,一味「嫌錢腥」,以為只要強調「公義」就能成事。單講「美心撐警可恥」,外國間公司會因此而收鳩美心皮? 咪撚玩啦!過去我講過好多次:商業就是利益 (政治亦係講求利益)!

先要理解一個背景因素 ── 美心集團除咗自家中菜,仲擸埋大撚把國際食店品牌特許經營權。有網民做咗個 list,我唔重覆。但又要再講「商業就是利益」,外國嘅公司見到「美心集團好撚大個招牌,好犀利呀」,認為有錢搵咪批出經營權俾美心。

可是,美心攞住咁撚多個招牌,可會對特許經營權授權方公司嘅利益構成潛在以至實在嘅風險?無錯,絕大多數特許經營協議都必定有「維持品牌形象」嘅條款,但是寫信俾 Starbucks、日本元気寿司株式会社 大講「美心撐警可恥」,附件加埋大量有關嘅新聞,甚至加埋伍淑清去聯合國鳩噏嘅報導,都未必構成「影響品牌形象」而對美心構成任何威脅,更何況美心集團發出聲明伍淑清並非公司管理層。即係話「撐警可恥」根本對美心集團絲毫無損。

但如果提出「美心集團同時有多項與特許經營權相同性質的業務,可能影響經營權授權方的利益」,咁就有可能出現實在嘅危機風險。

例如東海堂 vs. 美心西餅,「執返嚟養嘅野仔」vs 連「陀地」都唔駛交嘅「親生仔」,if you were 美心CEO,會將「東海堂」呢個招牌做主力嗎?或例如元気同千両呢兩個招牌,雖然同屬日本元気寿司株式会社集團,但美心另外又有 丼丼屋、魚尚……

美心當然可以死撐,或是 Starbucks、日本元気集團等公司見到美心仲交到盤靚數就仍然平安大吉。但如果提出同類例子、而且真係影響特許經營權授權方或類似角色嘅利益,就應該可以向 Starbucks、日本元気集團 等嘅公司「製造恐慌」,或至少可以勾畫出「潛在風險憂慮」 。

香港確實有同類例子,其中之一來自我熟悉嘅汽車行業。支那共匪嘅中信泰富旗下嘅大昌行幾十年來揸住好多個私家車品牌代理權 ── 日產、本田、Audi、Bentley。原本 Volkswagen 嘅代理權都係大昌行手上,但 VW group 早已經認為 VW 及Audi 銷量一直疲弱是因為大昌行「重這個、輕那個」而導致,於是乘著集團全球業務大改組計劃,响2008年將 VW 香港代理權從大昌行上收回 (當年據聞 VW group 係打算連 Audi 也一併收回,但最終只收回 VW)。隨後嘅日子,VW 就賣過滿堂紅;Audi 嘅銷量亦大幅攀升。

大昌行另外仲有多個商用車品牌代理權,包括 Isuzu,同樣來自歐洲的 MAN、DAF ,仲有匪區的 King Long、宇通等等。MAN 貨車、巴士賣到通街都係,但是性能同可靠性其實更勝一籌、响歐洲同台灣更流行嘅 DAF 响香港就寥寥無幾。

來自荷蘭的 DAF 重型貨車 XF 系列

使橫手從我手上搶過來的 King Long、宇通,闊佬懶理廠方啲 QC下跌而銷量暴跌至接近零。就當我老屈,大昌行透過持有其他品牌嘅代理權但「唔做嘢」,是促成 MAN「一牌獨大」嘅經營手段,就是行內人認為嘅客觀事實。

雖然未能一口咬定 美心集團 可會進行緊類似大昌行嗰啲仆街嘢,但絕對可以以大昌行嘅例子做引旨,上網上線向特許經營權持有人 (尤其是於東海堂、 元気集團 ) 提出「威脅論」。誠然呢個戰術方向能否有效還是未知之數,但始終「商業就是利益」,點都必定比起齋講「唔涉及錢」嘅公義有更大威力與及「成事」嘅可能性。而且夠晒和理非,一定唔駛擔心某啲對商業運作、國際政治半桶水扮專家亂 Spin 「輿論轉風」。

美心集團條戰線,仲可以因為大股東為怡和集團,而怡和旗下仲有代理銷售 Mercedes Benz 嘅仁孚行、近日配合港共軍政府 defecto 宵禁而旗下商店提早關門嘅牛奶國際….. 所以我咪話「可以玩到伍家以至怡和反艇 」囉!

——————————————

後記:其實但凡同外國公司有業務關連嘅商號,都可以用類似嘅手法去對付。甚至呢套戰術概念可以用於非商業機構,事關「非謀利機構」點都逃不了「錢」呢個現實。
例如 8月底香港多家足球球迷會「黑警割蓆聲明」事件,「若要生活好,千祈咪買…」嘅利物浦將會對香港球迷會進行紀律研訊,可以先同利記計吓數 of 香港球迷人數所衍生嘅收益、brand value,然後先再追佢 1989年 Hillsborough 96條人命、 You’ll Never Walk Alone 嘅公義,再估算吓對全球各地球迷可能衍生嘅金錢問題。甚至乎主動表態唔會同黑警劃清界線嘅曼城香港球迷會,一樣可以先計吓數,然後至「追殺」佢哋 2017-5-22 Manchester Arena bombing 23條人命嘅恐怖主義 vs 香港嘅 Terrorist police 嘅「人血饅頭」公義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